亚洲二区中文字幕人妻少妇-极品美女被后入干出水视频-艾草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-国产粉嫩学生在线观看

從熱捧IPO到并購主流化 股權基金退出路徑之變

欄目:業(yè)界動態(tài)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3-05 瀏覽量: 2349
分享到:

出是股權基金運營過程中的基本環(huán)節(jié),也是真正檢驗基金實力的關鍵一步。尤其在近兩年資本寒冬的影響下,退出所帶來的資金回流顯得尤為重要。

IPO、并購、轉讓、回購是基金退出的四種主要路徑,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,IPO退出被投資機構推崇備至,并購、轉讓等則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。

股權轉讓服務平臺潛力股對2009年-2011年成立基金的退出結構進行了比較,結果顯示,在中國市場,IPO退出比例為59%,其次是并購退出占比19%,轉讓退出占比16%,剩余部分為回購退出。在更為成熟的美國風險投資市場,并購退出卻占據主流地位,比例為56%,其次是轉讓退出占比38%,IPO退出成了少數派的選擇,占比約5.6%。

“中美市場基金在退出路徑選擇上,確實有較大的差異性,但現在情況已經發(fā)生了變化。很多中國投資人開始不再盲目去追逐IPO,并購退出正在為更多機構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?!币患乙痪€投資機構的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。

IPO退出并不值得盲目推崇

理論上來說,IPO項目的門檻更高、難度更大,比例應該更低,但中國的IPO退出比例反而更大。原因在于,中國的投資機構過于追求IPO,卻對并購、轉讓等其他方式不夠重視。但現在,情況已經發(fā)生了明顯變化。

首先,就IPO市場來說,以前的一二級市場間存在較大的套利機會。被投項目在A股市場的IPO確實能夠帶來高回報,某公司上市敲鐘,投資機構多年陪跑最終收獲百倍回報的故事常常見諸報端,讓人們更加相信IPO退出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情。

但現在,一二級市場間價差不斷縮小,甚至出現價格倒掛的情形。超級獨角獸項目越來越少,對早期投資方來說,多輪的股權稀釋后,最終很難拿到高額的回報倍數。對靠后輪次進入的投資機構來說,項目上市甚至是虧錢的。

另一方面,不少小盤股近兩年在美股、港股上市,但由于缺乏流動性,機構很難真正實現退出。在A股市場,上市條件相對來說更為苛刻,項目上市后,機構減持也同樣受到一定限制。IPO為投資機構賺到了名聲,卻很難賺到錢。

第二,就并購市場來說,原來的中國并購市場并沒有那么成熟,信用制度也不夠完善。買方在收購標的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時,其實大部分價值在團隊身上。但由于信用機制的不完善、違約成本較低,很容易出現買下一家公司后,團隊大換血的情況?,F在,中國企業(yè)成熟度越來越高,創(chuàng)業(yè)者對信用的認知越來越深刻。隨著國內信用體系建設的完善,并購市場的逐漸成熟,買方公司的并購意愿和信心不斷增強。

另外,重視并購、轉讓等多元化的退出方式,也是基金為保障LP利益,強化DPI指標的一種選擇。2010年左右的全民PE浪潮后,大量基金近兩年進入退出階段。許多基金早些年宣傳項目有高額的IRR,但實際情況卻是,基金即使運營到第7年,也沒有收回全部的本金,即DPI都達不到1。

在市場的慘痛教訓之后,DPI成為評判基金表現的核心指標。當項目上市前景不明或者不能在一定期限完成退出時,更多基金開始選擇并購退出的方式,畢竟后者在可行性、確定性、分配難易程度上都相對更好一些。

“對任何一筆投資來說,如果能夠賺到10倍以上的回報,無論你是通過何種方式退出的,都是非常優(yōu)秀的了。”潛力股創(chuàng)始人李剛強說。換句話說,投資人應該抓住每個能獲得10倍回報的退出機會。而不用執(zhí)著于,到底是IPO,還是并購、轉讓的形式。

并購背后也需傾注大量心血,反復溝通、磨合

戈壁投資是較早意識到其中變化的一家投資機構,據了解,公司2018-2019年的14個退出案例中,有大約半數是通過并購方式退出。例如,其A輪投資的點我達被菜鳥網絡收購、A輪投資的UR被海瀾之家收購、C輪投資的Mainspring被今日頭條部分收購。

“我們沒有刻意考慮說,要讓項目更多選擇并購退出的路徑,只是就客觀因素而言,一些項目水到渠成地進行了并購退出?!备瓯谕顿Y合伙人朱璘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。

比如,點我達開始是做快遞配送,后轉型做配送眾包平臺。對當時的點我達來說,發(fā)展面臨一個難題。公司上游流量比較集中,主要來自餓了么、美團等。如果自己買流量,完全市場化運營,會面臨較高的業(yè)務成本。當時,由于點我達和菜鳥前期已經有比較好的合作基礎,雙方幾經溝通后,最終走到了一塊。

“這兩家公司間有很好的結合點,對戈壁來說,如果熬到項目上市,可能會賺得更多。但其中有很大的機會成本和不確定性,所以我們還是很認可走并購的路線?!敝飙U說。在他看來,一家機構不一定要把桌子上的每分錢都賺到手。中國市場具有長期發(fā)展?jié)摿Γ灰鹨恢痹谄渲忻罎L打,總有機會把該賺的錢賺到。

但不是所有的并購都會一帆風順,對并購退出來說,可能面臨的最困難的一種情況是,投資方認為并購是最好的歸宿,但創(chuàng)始人卻不愿意被并購。

朱璘表示,為了應對這種情況,戈壁創(chuàng)投會做兩方面工作。首先在投項目時,如果發(fā)現創(chuàng)始人是非常倔的那種性格,團隊在風控上會有相應的措施,比如條款上做一些約定。

第二,如果真的走到是否該被并購的邊緣,戈壁首先會尊重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想法,讓團隊先按照自己的規(guī)劃獨立發(fā)展。當后期情況沒有明顯改善,或者創(chuàng)業(yè)者碰壁之后,戈壁會再嘗試跟其溝通。

“很多表面風光的收購案背后,可能是兩三年的拉鋸戰(zhàn),需要傾注大量的心血,經過反復的溝通、磨合。”朱璘說。

經手過一系列并購項目之后,朱璘總結說,有兩類公司是比較適合并購退出的。一是,產品型公司,創(chuàng)始團隊對公司的大規(guī)模運營不是那么熱衷,更傾向于帶領50-60人的小團隊,在5-7年的時間做出產品,套現后再進行下一個產品的研發(fā)。對這類這司來說,沒必要逼它去上市,講故事、做增長,反而會帶來不必要的壓力。

二是,對資源有高度依賴的公司,比如在共享單車市場,當發(fā)展到供大于需的階段、融資環(huán)境又沒那么景氣時,盡早擁抱大資源的摩拜單車比小黃車迎來了更好的結局。

但戈壁創(chuàng)投也并非排斥項目去IPO,朱璘強調,如果創(chuàng)始團隊的整體素質高、管理能力強,做的又是平臺級的大事,IPO一定是利益最大化的一種選擇。

“不過從概率上來說,IPO應該是少數人的選擇,也不應該是最主要的退出途徑?!彼f。未來對VC機構而言,有60%-70%的項目選擇并購退出,30%-40%的項目IPO退出,可能會是一種趨勢。

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